治療戽斗 把握矯正黃金期
宋慧玲 中國時報 2007.01.16
前幾天,有位媽媽帶11歲大的兒子來看診,說是要來治療戽斗,她找了很多醫師看,但這些醫師都說不要緊張,等過了12歲,永久牙全部長出來之後再治療都來得及。可是這位媽媽就是急、就是緊張,因為她發現,兒子戽斗情況已經影響到吃東西的咬合,有時候要咬斷一片炸豬排,兒子都有「咬不斷」的情形,叫她怎能不緊張。
戽斗形成的原因,主要有二種,一種是骨骼性的,一種是機能性的。
骨骼性的戽斗,大多是遺傳所導致,特徵是上下排的前齒無法咬合,即使是咬到了,也是淺淺地碰觸,這種天生的戽斗,必須配合成長期及早治療,因為促進上顎的生長是很重要的,否則如果錯過成長期,日後就一定得接受齒顎矯正治療及配合正顎外科手術才能矯正好,風險也相對提高。
機能性戽斗的狀況則是吃東西咬合時,下巴會因為前牙的誘導而往前傾,所以常常會出現咬合不良的問題。這種機能性戽斗的成因,多是牙齒排列不整所引發的,也因此,如果能在小孩子發育時期早期治療,就很容易改善,因為下顎還沒有變得過大,所以要矯正回去並不困難,相對的,若放著不管,任憑下顎牙弓不斷成長變大,一旦延誤了治療時機,就很難恢復了。
一般而言,小朋友在7歲左右是前牙開始萌出期,如果有戽斗情形的話,這個階段,可以說是第一個黃金矯正期;最晚的矯正時間,也應該在11﹣12歲青少年階段,如果錯過這個時期,就要等到18歲之後,再來進行外科正顎手術了。
以這位11歲小弟弟的個案為例,他並非天生的戽斗,而是從6歲開始長出第一顆永久牙之後,才開始變戽斗的,所以在牙齒還沒完全定型之前做調整,不用大幅度的改變,只要技巧性地調整好上下顎的牙齒,就可以正常咬合,也可以讓臉部線條正常發育及擺脫戽斗的外貌。
常有人說,戽斗的人會走老運,但若放到現實生活裡,戽斗的人,十個有八個會有咬合上的問題,牙齒排列也會比較不好,間接加速牙齒疾病的形成,甚至影響發音及美觀。站在牙科專業醫師的立場,還是提醒為人父母者,小朋友有戽斗,不管是骨骼性或機能性,只要及早治療,就很容易改善。